当前位置:乐农花卉 > 花卉虫害 > 病害 > 马铃薯黑胫病致缺苗断垄、块茎腐烂,减产30%-50%,如何有效防治
手机版

马铃薯黑胫病致缺苗断垄、块茎腐烂,减产30%-50%,如何有效防治

来源:乐农花卉 阅读:9.59K 次
  马铃薯是粮菜兼用的高产作物,对产量影响最大的病害主要有晚疫病、黑胫病、病毒病等。晚疫病在前面文章已经讲述,这次说一下黑胫病。马铃薯黑胫病又称黑脚病,是一种细菌性土传病害,因茎基部变黑的症状而得名,从马铃薯发芽到后期都可发病,具有发病早、发病快、死亡率高、防治困难等特点,是危害马铃薯生产的一种重要病害。
  
马铃薯黑胫病致缺苗断垄、块茎腐烂,减产30%-50%,如何有效防治
  近年来,随着我国马铃薯重茬面积增加,引种频繁,农民科学种植意识淡薄,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生逐年加重,在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区普遍发生。导致苗期和植株生长期根基腐烂,植株萎蔫致死,造成田间缺苗断垄及块茎腐烂,还可在温度高的薯窖内引起严重烂薯,导致马铃薯产量下降30%-50%,甚至绝产,严重限制马铃薯的安全生产,影响种植效益。
  
  今天我们从引起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菌、发病症状、发生流行规律、最佳防治措施这4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对大家科学种植马铃薯提供一定的参考。
  
马铃薯黑胫病致缺苗断垄、块茎腐烂,减产30%-50%,如何有效防治 第2张
  一、马铃薯黑胫病致病菌及其侵染特点
  
  1、病原菌特点
  
  引发马铃薯黑胫病的病原为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马铃薯黑胫亚种,周生鞭毛的单细胞菌体呈短杆状,极少双连,周生鞭毛,具荚膜,大小为(1.3-1.9)微米×(0.53-0.60)微米,革兰氏染色阴性。能发酵葡萄糖产出气体,边缘齐呈整圆形的乳白色粘稠状菌落微凸,半透明奶油状,可反光。该菌适宜温度为10-38℃,最适温度为23-27℃,低于0℃或高于45℃即失去活力。寄主范围极广,除危害马铃薯外,还能侵染茄科、葫芦科、豆科和藜科等100多种植物。
  
  2、侵染特点
  
  带菌种薯、土壤和田间未完全腐烂的病薯是病害的初侵染源,带菌种薯是主要初侵染源。 病菌通过伤口才能侵入寄主,用刀切种薯是病害扩大传播的主要途径。 带菌种薯播种后,在适宜条件下,病菌沿维管束侵染块茎幼芽,随着植株生长,侵入根、茎、匍匐茎和新结块茎,并从维管束向四周扩展,侵入附近薄壁组织的细胞间隙,分泌果胶酶溶解细胞壁的中胶层,使细胞离析,组织解体,呈腐烂状。
  
  当种薯腐烂时,大量细菌释放到土壤中,在根系和杂草周围繁殖,通过雨水、灌溉水、田间昆虫等从伤口或皮孔传播,经伤口侵入致病。后期病株上的病菌又从地上茎通过匍匐茎传到新长出的块茎上。无伤口的植株或已木栓化的块茎不受侵染。贮藏期病菌通过病薯健薯接触经伤口或皮孔侵入使健薯染病。因此,贮藏条件通风不好或湿度大、温度高时,有利于病情扩展。种植带病率高的种薯或多雨、低洼地块,马铃薯黑胫病发病重。
  
  二、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病症状
  
  病菌主要侵染茎或薯块,从苗期到生育后期均可引发黑胫病。
  
  种薯染病腐烂成粘团状、不发芽或在适宜病菌生长发育的条件下,种薯萌动出芽后,常引起幼苗在未出土前就病死掉,这种烂芽现象造成明显的田间断苗缺垄。
  
  幼苗染病一般在株高16cm左右出现症状,植株矮小,节间短缩,或叶片上卷,褪绿黄化,或胫部变黑,萎蔫而死,横切茎可见三条主要维管束变为褐色。感病植株根系不发达,极易从土壤中拔出,病株茎基的黑色部分非常明显,发生水渍状腐烂而且易折断。
  
  薯块染病始于脐部,呈很小的黑斑。随着病情加重,呈放射状向髓部扩展,病部黑褐色,横切可见维管束亦呈黑褐色,用手压挤皮肉不分离。湿度大时,薯块变为黑褐色,腐烂发臭,有别于青枯病。用刀纵切剖视受侵染部分,最初无色,但暴露在空气中很快变成粉红色、褐色、红色或褐黑色,病薯感病严重,薯心常成黑洞。
  
  三、发生流行特点
  
  马铃薯黑胫病其发生程度与温湿度有密切关系。贮藏期间,通风不良,高温高湿,有利于细菌繁殖和危害,往往造成大量烂薯。土壤黏重而排水不良的土壤对发病有利,黏重土壤往往土温低,植株生长缓慢,不利于寄主组织木栓化的形成,降低了抗侵入的能力;黏重土壤含水量大,有利于细菌繁殖、传播和侵入,因此黏重土壤、低洼地块发病严重。
  
  此外,播种前,种薯切块堆放在一起,不利于切面伤口迅速形成木栓层,也会使发病率增高。
  
  四、防治技术
  
  马铃薯黑胫病具有发病早,发病快,死亡率高、防治困难的特点。针对马铃薯黑胫病的防治,根据病原的侵染特点以及流行规律,在因地制宜,选择抗性品种的基础上,建议采取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综合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1.1 选用无病种薯,建立无病留种田
  
  在建立无病留种田,严格执行检疫制度的基础上,选用无病、抗病品种的种薯,并采用整薯播种,或切块后用草木灰或春雷霉素等进行拌种或浸种后立即播种。
  
  (1) 整薯播种
  
  为了避免切刀传染,采用小整薯播种,可大大减轻危害。小整薯播种比切块播种减轻发病率 50%-80%,提前出苗率70%-95%,增产2-3 成。但小整薯要用上一年从大田中选择无病且农艺性状好的种薯,收获时单收单藏,或用从无病区调入的种薯。
  
  (2) 选用健薯,汰除病薯
  
  在收获时仔细挑选无病种薯,淘汰病薯;将选好的无病种薯放在背阴的地方风干2-3 天,入窖时再挑选一次;第2年种薯出窖时,再剔除一次病薯;出窖后,经催芽使一些极轻微的病薯表现出较明显的病症,再一次把病薯淘汰掉;最后切薯时再选一次,把外表无病症而切开后表现病症的病薯剔除。
  
  (3) 切刀消毒
  
  黑胫病容易通过切刀进行传染,所以在切薯时要做好切刀消毒。操作时准备2把刀、1盆药水,在淘汰外表有病状的薯块基础上,先削去薯块尾部进行观察,有病的淘汰,无病的随即切种,每切一薯块换一把刀。消毒药水可用5%石炭酸、0.1%高锰酸钾、5%食盐开水、 75%酒精等。
  
  (4) 药剂浸泡种薯
  
  黑胫病菌存在于维管束中,一般药剂很难杀死薯块内部的病菌。药剂浸泡种薯,可用0.05%-0.10%春雷霉素溶液、0.2%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薯20-30分钟,然后取出晾干播种。春季播种时, 在播种沟内撒施98%高锰酸钾1.5-2 kg,能起到抗病增产的作用。
  
  1.2 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挖除病株
  
  (1) 适时播种,科学施肥
  
  合理安排播种期,尽量早播种,早出苗,幼苗生长期避开高温高湿天气。薯田要开深沟,耙高畦,雨后及时清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科学施肥,施足基肥,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及时培土,要进行1-2次高培土,防止薯块外露。
  
  (2) 及时清理病株
  
  发现病株应及时全株拔除,集中销毁,在病穴及周边撒少许熟石灰。后期病株要连同薯块提前收获,避免同健壮植株同时收获,防止薯块之间病害传播。对留种田最好细心摘除病株,以减少菌源。
  
  2、化学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3%甲霜·噁霉灵水剂、20%噻菌铜悬浮剂、3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 56.7%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72%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88%水合霉素可溶性粉剂喷施,每7天一次,连续2-3次。
  
  如果田间发病植株多,建议结合用乙蒜素、噻霉酮、氢氧化铜等进行灌根,这样可以避免病原的大面积传播,对单植株种薯的病情也起到缓解和治疗作用。
  
  总结
  
  马铃薯黑胫病是马铃薯在生产及贮藏期的一种世界性细菌病害,主要通过带菌种薯传播。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马铃薯黑胫病的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严重影响马铃薯产量。
  
  关于黑胫病的防治,培育抗病品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但是目前抗性品种缺乏,田间生产中以种植无病种薯为最有效的方法。田间黑胫病的防治建议农民采用小整薯播种、及时清理田间病残体组织,轮作倒茬等农业措施为主,配合化学药剂防治,尤其是播种前利用药剂处理种薯不可忽视。
本文链接:https://www.liaonuo.com/hhch/binghai/85832.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乐农花卉 All right reserved. 黑ICP备20002581号-4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