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乐农花卉 > 花语大全 > 农林牧渔 > 带鱼
手机版

带鱼

来源:乐农花卉 阅读:1.07W 次

带鱼(学名:Trichiurus lepturus),属于新鳍亚纲,鲈形目,带鱼科,带鱼属。带鱼的体型侧扁如带,呈银灰色,背鳍及胸鳍浅灰色,带有很细小的斑点,尾巴呈黑色,带鱼头尖口大,至尾部逐渐变细,全长1米左右。性凶猛,主要以毛虾、乌贼为食。

带鱼主要分布在西北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带鱼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沿海居民的捕捞对象之一,在中国沿海,南起南海北部湾,北至渤海,均有大量带鱼资源分布,其产量居东海经济鱼类首位,曾与大黄鱼、小黄鱼、乌贼并称为“四大渔产”。

带鱼2013年被评估为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物种。

带鱼

形态特征

带鱼体身延长,侧扁,呈带状;尾略长,向后渐变细,末端成细长鞭状,尾柄与肛前长的比例达40%左右。头窄长,头背面斜直或略突起,前端尖锐,吻尖长;左右额骨分开。眼中大,虹彩白色。口大,平直;下颌长于上颌;齿发达锐利,侧扁而尖,排列稀疏,上颌前端具倒钩状大犬齿2对;下颌倒钩状多于尖形齿。鳞退化;侧线在胸鳍上方显著向下弯,而后沿腹缘至尾端。背鳍起始于后头部延伸至尾端,具3棘,共130~141软条,肛门前背鳍数38~42;臀鳍完全退化,起始于背鳍第43~45软条之下方,棘状化,但通常埋于皮下;胸鳍短,末端可达侧线上方;无尾鳍与腹鳍。体银白色;背鳍及胸鳍淡白而呈透明状,具不显著之黑缘;尾端呈黑色。

带鱼 第2张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带鱼分布比较广,以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最多,中国沿海各省均可见到,其中以东海产量最高。

栖息环境

带鱼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温热带海域,是中底层洄游性鱼类,一般栖息于大洋水域、深海、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水深在60~100公尺间,也会游至深远350公尺,甚至更深之水域,产卵时则洄游至浅海水域。

带鱼 第3张

生活习性

带鱼具群游性,性极贪食,以小鱼及甲壳类为食。

带鱼游泳能力差,白天浮在海水表层,晚上就降到海底。静止时头向上、身体呈垂直,只靠背鳍及胸鳍的挥动,眼睛注视头上的动静,若发现猎物时,背鳍就急速震动,身体弯曲,扑向食物。带鱼具有结群排队的特性,每年春天回暖水温上升时,带鱼成群游向近岸,由南至北进行生殖回游,这时为捕捞季节;冬至时,水温降低,带鱼又游向水深处避寒。

带鱼 第4张

生长繁殖

北方带鱼

北方带鱼1~3月在北纬34°以南,东经124°30′以东的海区越冬;4月开始分数支北上生殖洄游,其中一支越过山东半岛后,于6月在黄海北部和渤海产卵,产卵后带鱼就近捕食12个月之后,各支鱼群又汇集游向越冬场。带鱼生长迅速,2龄鱼一般体重350克左右,性已成熟;有少数个体1龄性成熟。最大年龄为7龄。怀卵量1.9万~12.5万粒。卵浮性,球形,卵径多为0.5~0.9毫米。产卵场水深10~25米;适温14~18.5°℃;盐度29.5‰~31.4‰。

东海带鱼

东海带鱼群体5月主要集中在鱼山渔场和舟山渔场南部附近海域,随后带鱼群体聚集区东移,离岸稍远;6月则广泛分布在东海近海海域。带鱼属于多次产卵类型的鱼类,随着春季水温的升高,东海带鱼逐渐从位于浙江中南部外海的越冬场开始集群向近海进行生殖洄游,先后到达鱼山、舟山和长江口渔场,具有产卵期较长、产卵场分布范围广泛的特点。

带鱼 第5张

主要价值

经济鱼类

带鱼是一种商业物种,产量甚大,全世界年产量超过500,000公吨,是极重要的经济渔获。它以新鲜、冷冻和盐渍的形式销售,是全世界最丰富和最常捕获的商业鱼类之一,为中国、日本、韩国的捕捞渔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药用价值

带鱼不仅可制成宴席上的美味佳肴,而且也是一种滋补鱼类珍品,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带鱼的银鳞是一层由特殊脂肪形成的表皮,称为“银脂”,是营养价值较高且无腥无味的优质脂肪。该脂肪中含有6-硫代鸟嘌呤物质、卵磷脂、不饱和脂肪酸3种对人体极为有益的物质。6-硫代鸟嘌呤物质是一种天然抗癌剂,对白血病、胃癌、淋巴肿瘤均有防治作用,带鱼还有丰富的微量营养元素,尤其镁元素有助于调节人的心脏活动,降低血压,预防心脏病等疾病。

本文链接:https://www.liaonuo.com/huayu/nonglinmuyu/354708.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乐农花卉 All right reserved. 黑ICP备20002581号-4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